|
大数据时代,社交泄密、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且越演越烈 2015年以来,大数据风靡全球,网络中存储着且不断流动着庞大的用户信息数据流,信息安全泄露事件日益增多。在全球范围内,仅2016年上半年,数据泄露总数就增长了15%,已曝光的数据泄露事件高达974起,数据泄露记录总数超过了5.54亿条之多;而在中国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有37%的网民因各类诈骗信息而遭受经济损失,84%的网民受到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 2016年1月,美国有线电视公司时代华纳32万用户数据被盗。 2016年4月,土耳其发生重大数据泄露,总统埃尔多安的个人信息竟被挂上了暗网平台售卖。 2016年5月,美国轻博客网站Tumblr超6500万邮箱账号密码惨遭泄露 位于美国纽约的轻博客网站Tumblr,多达65,469,298个邮箱账号和密码被泄露。该泄露事件早在2013年就开始持续发酵,但直到2016年Tumblr才发现了漏洞所在。据对Tumblr发起网络攻击的黑客组织称,Tumblr在用户数据中使用的是SHA-1算法,其安全性能并不高。正是其传统数学算法的底层缺陷,让Tumblr先天不足的数据安全更加雪上加霜。 2016年5月,LinkedIn 超1.67亿个账户在黑市被公开销售 2016年5月19日,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宣布,黑客组织在黑市上以5比特币(约合2200美元)的售价公开销售1.67亿个领英用户登录信息,其中有1.17亿既包括电子邮件,也包括密码。 2016年6月初,MySpace用户账号数据一举打破互联网史上泄密之最 全球第二大的社交网站 MySpace 的3.6亿用户账号以及4.27亿密码,在暗网上以6个比特币(合2800美元)的价格公开出售,成为当时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的密码泄露事件。 2016年11月,支付平台PayPal160万用户遭到入侵 PayPal发现有黑客入侵并访问了为160万用户存储信息的服务器。 而到了2017年 平均每天有 1050 万条记录由于加密算法被攻破而失窃,仅2017上半年被盗的数据,就已超过 2016 年全年被盗数据的总量,更加震惊和惊悚的数据安全与泄密事件正在发生: 在中国,有人因社交软件泄露个人信息倍被跟踪尾随上门 在中国江苏,一位叫“小美”的姑娘称,由于不小心透露过学校以及个人信息,被一名男网友骚扰,并且还被线下跟踪长达两个月之久,直至尾随上门之后,才被发现。 在美国,人工智能可以抓取社交软件上的信息模拟真人 在美国,Eterntime公司已经开发出一套类人工智能程序,可以根据个人之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此人的想法和此人手机中的图片相结合,借助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来创造出一个虚拟的TA与亲戚朋友们进行互动,这听起来让人感到惊悚不已。 信息泄露如此严重!网站安全漏洞、社交通讯软件是罪魁祸首 从源头上讲,身处互联网时代,数据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获取渠道的多元化,我们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网上进行的每一个操作,都被服务器记录下来,都让我们的隐私被暴露在 “光天化日” 下,而随着由数据的非法获取、网上兜售、甚至违规利用所组成的利益链条悄然形成,社交网站中的个人信息也成为大数据时代商家博弈的一大焦点。 社交平台网站成为个人信息宝库,目前大多数设计平台网站都要求网友采用实名制,或者鼓励实名制,并在注册时,网站要求详细地填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属地、邮箱地址,以确保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社交网络的根本目的是提供给用户一个线上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尽管大部分网站的定位、目标、和实现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而无论是PC时代的MSN、QQ,还是手机时代兴起的微信、FACEBOOK等等,前两代传统通信受传播网限制,大多的信息交流都是明文形式直接裸露在网络下,留存时间长,加密算法难度低,极易被有针对性截获,或暴力破解采集,而进行窃取利用。 第一是:用户拥有一份代表他们线上身份的“用户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同其他用户互动。例如QQ空间、微博、微信;个人信息具有决定性作用,线上关系退到第二位。 第二是:在线记录/分享网站,如小红书、豆瓣;用户的注意力更多在阅读记录/分享。事实上,由于大部分的社交平台网站存在漏洞,个人信息即便“完全隐藏”,但也能够被发现并加以利用。 目前可以采用软件加密的方式保护信息安全,虽然破解有一定的难度,但在黑客的高性能工作站计算机与云端破解技术下,或者是未来量子计算机,密码破译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因此,目前的通信技术并安全性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 大数据时代,谁能阻止信息泄露?唯有量子通讯! “因为传统通信的密钥都基于非常复杂的数学算法,只要是通过算法加密的,人们就可以通过计算进行破解。在传统通信方法中,唯一被证明了是“绝对安全”的密码体系,是一次一密。即是密钥随机且只用一次,且要求用于加密的密钥长度与被加密的明文长度相同。所以若要达到这种加密标准,那么就要有大量的密钥。答案当然是量子通信技术,它能够完美地解决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真正做到“绝对”安全。 NBG集团(NEW BLOCK GROUP)作为量子领域的先驱领导者,其核心创始团队均为自东欧的知名科学家,是从事全球最先开展量子点、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团队,曾提出了量子限域效应、量子能量转能加载驻波等颠覆性的量子学理念。经过近十年的深入研究,NBG率先创立了一次一密,随机变化,永不重复的的量子比特码标准。通过此标准,进行量子密钥分配,以光子的承载形式发送加密规则,保证能够在A B两人之间实现密钥的分配,其次保证分配的过程中不会使未授权的第三方得到密钥的内容。 因为光子具有不可分割性。在单光子发射的情况下,窃听者不可能将光子切成两半,拿走一半获得密钥,一半传输给接收方。因为光子不可能被准确的复制,所以窃听者无法通过复制光子获取信息。因为光子无法准确的测量,所以窃听者无法通过准确测量光子,制备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光子。窃听者无法将一个光子变成一模一样的两个光子,或者无法将光子信息读取出来后将光子再发出去。一个未知的量子态是唯一的,接收者如果接收到了准确的光子,那么窃听者就拿不到任何信息。“量子密钥”使用量子态不可克隆的特性来产生二进制密码,为经典比特建立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通信,量子通信的密码是在通信时随机产生的,而且不可能窃听,不可能破解。 在过去,量子一直是国家层面竞争较力的工具,世界各大国在卫星、航天、超算、军事震慑等应用领域纷纷你追我赶,力图建立起自己的量子霸权。而NBG的量子技术研究,更专注于旨在实现开放、公平、自由、安全的民用领域,并计划于2018年推出全球首个民用量子通讯工具“Gulu Gulu”,该通讯工具基于量子比特码标准建立,采用宠物区块进行加密和量子密钥分配,以及光子传送加密规则,在交流过程中一次一密,随机变化,永不重复,而在个人账户、数据记录、游戏资产归属上不受运营方支配,不可更改、不可删除、不可破解,绝对安全,永久留存;而在分享流转过程中,它不受单方或任何人影响,自动执行,智能化履约。 NBG,将引导建立一个绝对安全的信息世界,开启一个永不泄密的数据时代 基于如此安全标准之上的诞生量子通讯工具——Gulu Gulu,NBG将凭此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个人信息、账户密码、交流记录、交易数据的绝对安全,永不泄密,近年来越演越烈的网络数据安全、社交信息泄露势头亦将由此得到有效遏制,通过社交数据伪造一个人的惊悚也将不复存在,一个绝对保密的新社交时代由此开始!量子通信网络与现有电子通信网络进行融合是最优的发展战略。量子手机、量子签章、量子测量仪的概念也开始出现,届时,社交软件、网上银行、手机支付、信用卡等彻底告别被盗号、泄密的困扰。 不仅如此,Gulu Gulu量子通讯工具,在成功实现信息流、价值流两大核心绝对安全可信传递流转的基础上,将会影响与引导越来越多的领域突破安全性的桎梏,如秘密数据、票据、电信、金融及云数据等领域都将由此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华尔街投行机构预计,量子通信规模有望不断扩大,在各领域大显身手,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到2020年,仅在中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将达210亿元人民币,其中,专网105亿、公网75亿、其他领域30亿;而在全球,随着量子通信在各领域的不断渗透,量子加密的潜在市场规模,在2020年有望达到 1000亿美元以上。 (编辑:大鹏 来源:第一金融网)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