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金融 > 正文

中民投:“一带一路”发展需要人才本地化支持

第一产经网 时间:2017/4/28 12:37:24 【字号 】 【关闭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是中国给出的新型全球化方案,其中也产生了对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2017 年4 月27日,清华大学、中国民生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民投”)及印尼工商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一带一路”探路印尼产业——领航计划回顾与展望座谈会,探讨“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人才全球化VS 人才本地化?

目前,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处于全新经济增长期的东南亚、中东和南亚地区。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全球产业4.5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勤献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他们发现沿线国家对中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渐强烈。据印尼商会代表介绍,印度尼西亚正处于以竞争力和增长为重点的经济发展阶段,然而人力资本往往被视为重大障碍。

印尼政府已将人力资本列上首要议程,更多地投资促进国家教育培训体系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工业、造船、纺织品、食品和饮料、钢铁、采矿、运输、信息通信领域。事实上,“一带一路”的成功,取决于一个个项目的成功,而一个个项目的成功在于管理的成功,管理的成功,则需要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但领英此前发布的《“一带一路”人才白皮书》显示,72%的拥有海外业务的受访中国企业,海外机构员工还主要从中国外派。

中民投总裁高级助理、中民医疗总裁秦剑认为,业务全球化带来的人才全球化,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经之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初期,主要是从国内派出人才,但不得不面临的就是本地化运营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有国际化背景和思维就能够解决的。实现本地化运营,需要真正的本地化人才。

投总裁高级助理、中民医疗总裁秦剑

在实际推进“一带一路”布局的进程中,秦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亟需化解。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布局仍在起步阶段,对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的实际经验还在积累中。同样,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的人也还不多。其次是体制上和理念上的差异。中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政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习惯了这种体制优势的中国公司,在其他国家可能很难适应。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 研究院副院长、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李东红认为,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发展,需要大批本地化的人才,只有一大批本地化的人才成长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印尼和中国的合作,促进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发展。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全球产业4.5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勤献

中民投支招“出海”人才策略

目前,中民投在“一带一路”国内外沿线均有布局——中民投在中国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在新加坡成立中民投国际,立足亚洲拓展全球业务。在东南亚市场重点建设产业园区,工业新城和未来社区,加快推进总投资50 亿美元的印尼产业园,在中亚进行资源合作开发,积极在欧美发达市场寻找金融服务业并购机会。

在中国内地,中民投战略投资了新能源、装配式建筑和居家养老三大产业,主要布局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内省份。而中民投在国内布局的优势产业也已开始出海,向海外输出先进商业模式。据透露,中民投旗下的中民新能近期专门筹建了海外事业部,正在探讨合作柬埔寨立项的第一个垃圾发电项目,同时开始布局印度等国的清洁能源业务。

“中民投是一家国际化的产融投资集团,在国内外的布局涉及到多个产业,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搭建产业平台,因此对人才的需求很迫切,也很多元化。”秦剑透露,对此,中民投通过招聘培养国际化人才和专项培养本地化人才两种方式来满足全球业务发展需要。在中民投,外籍雇员或有海外经历的员工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在中民投完成美国思诺保险国际集团的收购过程中,中民投国际化的金融精英团队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包括美国、英国、瑞典、百慕大、澳大利亚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保险监管机构进行了近8 个月的沟通,最终完成了收购。

在东南亚等国家,中民投成立了“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金融和管理人才,进行人才“软实力”的输出。2015 年11 月5 日,中民投、印尼工商会和清华大学在上海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共同成立一带一路探路印尼产业—“领航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由中民投“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金出资,计划分10 年累计投入1 亿元人民币,委托清华大学开展专项培训。这也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首个由民营企业出资、国内知名高校开办的专项人才培训计划。培训预计开展20 期,总培训人数在600-700 人。

印尼工商会投资部及秘书部副主席Sugiharto 表示这样的培训项目,可以为未来印尼与中国的商业合作储备人才。他介绍说,华为去年3 月也邀请了印尼大学IT 工程的1500名学生去华为公司参加培训,为其在印尼建设的制造中心培养人才。

 印尼工商会投资部及秘书副主席 Mr.SUGIHARTO

培训项目只是首站,更接地气的职业技术培训方案也在酝酿中。中民投计划通过与中国、印尼领先的技术培训学校合作,设置中民投产业技术培训班,为在印尼的中国企业提供大量熟练技工,以满足产业园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我们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推动举办相应的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提供当地人才的培训机会,也会考虑组织中国的企业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学习。”秦剑透露。

印尼年轻人也掀创业潮 最想学中国经验

15 名来自印尼工商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参加了2016 年首期培训,平均年龄39 岁,最年轻的不过24 岁。第一期课程包括了杰出领导力、前沿商业环境分析、商业运营和管理、创新与实践四个模块。

在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副主任李谦表示,第一期学员们反响不错,他们也提出希望有更多案例的探讨,不仅是成功的案例,还包括失败的案例,还希望探讨社会及文化因素对新兴工业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应用于对外政策的。

他们对这些话题的关注正与印尼的发展阶段有关——印尼人口与中国一样众多,但人口结构年轻,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整个国家正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资源型社会转变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化社会。“现在印尼政府也大力提倡创业,年轻人毕业以后也不一定非要给大企业打工,可以自己去创业。” 印尼工商会创业和培训委员会主席、BabaRafi 总经理Hendy Setiono 将参加第二期的培训,他经常为一些青年学生举办讲座、研讨会,表示这次从清华项目中学到的知识可以与印尼的学生们分享,帮助他们做好成为创业者的准备。

Izmir Eka Wijaya Putera 是一家印尼电子商务企业的首席运营官,参加了去年的首期培训,特别想学习中国的电子商务经验——印尼现在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还很像10 年-12 年前的中国。“通过这个课程我们了解到了中国文化、历史,中国政府和民营经济发展,也了解到中国对于合作智慧的理解,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盟或者东南亚国家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共同体,该如何来合作。”另一位印尼学员感慨说,中国从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也走了很长的路。进入到工业化阶段后,创新发明在改变一个企业的发展形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开始在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

(编辑:大鹏 来源:中国网)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