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金融 > 正文

新三板三年过万家 IPO堰塞湖并非洪水猛兽

第一产经网 时间:2017/1/22 10:39:00 【字号 】 【关闭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刘思希北京报道

新年以来,监管层几乎在以每周一批、每天3家左右的节奏,高速推进着新股发行。IPO提速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17年瑞士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目前A股市场还有600多家公司在排队IPO,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大,但同时也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还很不到位,证监会还面临很多任务。

记者发现,在新三板与A股均实施扩容的同时,部分指标呈现出了相似的走势。

新三板与A股均现低迷

新三板挂牌企业破万家与IPO提速,无疑是2016年底中国资本市场的两件大事。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0日,新三板共有10163家挂牌公司,较2015年末的5129家增长了几乎一倍。同样,A股IPO也不示弱。据统计,2016年证监会共下发25批IPO批文,核准了275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全年共有227只新股上市,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3.7%。新三板与A股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各自的快速扩容。

通过对比两者去年的数据记者发现,新三板与A股在快速扩容的同时,部分指标却呈现出了相似的向下走势。

根据股转系统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新三板股票发行融资金额为1390.87亿元,较2015年仅增长了14.36%。而2016年的股票转让成交金额为1912.29亿元,较2015年全年仅增长了0.09%。但在去年,三板成指下跌16.23%、三板做市指数下跌10.49%。

而A股市场2016年整体募集资金(IPO、再融资合计)为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IPO家数和融资额创近5年来新高。但去年上证指数下跌12.3%、深圳指数下跌19.6%、中小板指数下跌22.9%、创业板指数下跌27.7%。

在新三板与A股规模创历史新高之际,均出现了顺势下跌。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上市企业越来越多,市场逐渐会走向供过于求的状态,部分企业股价必然走向下行趋势,而市场指数也会随着相应调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加速IPO本身就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用新股票压缩老股票的泡沫。如果不发行新股,老股票的泡沫是挤不出来的。董登新指出,增加新股供给是市场化必须经历的过程,不能避免。如果投资者认为新股价格上不去,那就不要打新,企业也会随之自动放慢IPO的节奏。说到底,股市的主动权是在投资者手中。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加大股权融资是必然趋势,IPO提速是资金脱虚入实的解药;但是药三分毒,新股增加,影响短期股市资金供求,打新收益率下降。“解毒”的办法也有,建议加快资管产品发行、控制再融资以达新平衡。

IPO提速不应过度放大

目前,IPO排队企业较多,主因有两个:首先就是企业上市热情高涨,新增排队企业逐年增加;其次则因为IPO发行较缓慢。数据显示,我国证券市场诞生以来已经出现了9次IPO停摆,最近一次就是在2015年7月开始的、为了应对市场非理性下跌下的4个月停摆,2012年11月开始的那次停摆更是暂停了一年多;二是此前财务过期的IPO企业要中止审查,更新财务数据后再重新排队,这导致很多企业上市进程放缓。

而对于新三板来讲,市场早已习惯其庞大规模的挂牌企业,也对其流动性的不足深有认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新三板出现下跌是早有心理准备,而A股出现向下则让许多投资者愤愤不平,将矛头指向了IPO提速。

随着证监会副主席方海星的最新表态,形势已逐步明朗,即IPO将继续推进。方星海表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大约是8万亿美元,比美国的市场还小很多,而从去年的融资额来说,中国资本市场共融资1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与美国整个市场的股本融资差不多。所以,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实已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认为,新股涨幅下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期新股发行节奏持续加快,对新股稀缺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二是在市场估值持续下行过程中,新股估值中枢也受到影响,与近期中小市值股票的表现形成负循环,即中小市值股票表现疲软,压制市场对新股估值预期,新股表现不佳反过来影响中小市值股票表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下跌行情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有资金链、年关节点等各种原因,不应过度放大新股发行提速的影响。”同时,新股发行常态化是资本市场应该追求的方向,但目前中国股市还有很多制度不够完善,投资者还没有完全形成价值投资逻辑,在这种情况下,新股发行的常态化需要配套政策支持,以便打造资本市场的良好环境。

多方密集表态支持IPO  

其实不难发现,新三板突破1万家挂牌企业过后,没有停止扩容的步伐,目前申报及待挂牌企业依然有1325家,并没有因为市场低迷而控制挂牌节奏,阻挡优秀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机会。同样如此,监管层也有意疏通长期堵塞的IPO堰塞湖,让优秀企业能够进入到A股,以便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

针对IPO导致股市大跌的争论,近期多家权威媒体密集发声,其支持IPO常态化的意愿明显。

新华社就IPO连发三文,称股市行情下跌,投资者不论大小,大部分都面临资金缩水、利益受损等情形,这一方面是股市依市场规律而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与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从新华社的接连表态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坚持IPO常态化可以“给力”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指出股市“哀嚎”的原因,是再融资和减持行为,并指出“面对‘天量’再融资和野蛮减持带来的叠加冲击,监管层应尽快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则,对再融资和减持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和规范。”

《人民日报》则表示,新股发行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发展,降低银行风险,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其本质上是加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必要举措,因此不应也不会成为“洪水猛兽”。

荀玉根指出,经历20多年的发展,目前A股有3065家上市公司,从1990年至今,年均112家IPO完成发行,平均每家融资8.6亿元。但是,目前中国股权融资仍较小,加上债券融资后直接融资占比也不高,贷款仍为主要融资渠道。

“长期看IPO发行对A股资金面影响不大。市场担忧IPO造成抽血效应源于比较简单朴素的逻辑,IPO发行增加股票供给,若无增量资金流入,市场对股票的需求不变,则股价趋于下跌。但此逻辑忽略了IPO融资规模太小,其对市场资金面冲击不大。”荀玉根表示,从A股资金供求看,资金流入主要来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证转账、保险加仓、沪股通、融资余额,资金流出主要来自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在2016年,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为1496亿、16967亿、1140亿、3780亿元,分别占全年资金流出额的6.4%、72.6%、4.9%、16.2%,相对而言IPO对资金面的冲击较小,从长期看,IPO发行不改市场趋势。

(编辑:大鹏 来源:华夏时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