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记者 欧阳凯 每经编辑 文多 尽管10年之前,国内曾掀起的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大多以失败告终,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国内企业跨界造车的冲动,如今,第二波热潮又汹涌而起,瞄准的则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 就在12月20日,又有一家公司宣布要造车了,位于重庆的小康股份(601127,SH)公告称,拟定增募资39.6亿元用于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和纯电动·智能汽车开发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小康股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车企,且小康股份在今年6月份刚刚登陆A股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十年前的造车运动不同的是,此次跨界造车的企业,不仅有格力、汉能等制造企业,也有腾讯、乐视、蔚来、车和家等互联网企业,更有中兴通讯这样的通讯企业。 五类企业正跨界造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当前谋划跨界造车的大致有五类企业: 第一类是传统车企产业链上的零部件或设计公司,比如上述提到的小康股份,还比如万向集团(此前发改委便审批通过了其年产50000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第二类是互联网企业或具有互联网背景的人靠资本投入其中,比如腾讯、乐视、蔚来等,乃至中兴通讯;第三类是传统车企的人员另起炉灶;第四类则是格力、富士康为代表的制造企业;第五类是以汉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 迈哲华合伙人郭凯告诉记者,出现这么多新造车势力,主要因为电动车的技术门槛远低于燃油车。今后拼的不只是制造,还有电子技术、租赁服务等等,未来汽车可以是动力系统标准化、模块化,整车配置个性化、网联化,就像手机智能化一样,而类似中兴这样的企业主要在电子化、智能化有优势,这也是传统汽车企业没有的。 “未来这些企业肯定不是都能成功,但是传统车企的转型同样困难,比较确定的是汽车人才会越炒越高,一部分企业会倒闭。”郭凯认为。 郭凯表示,预计到2030年会有一半的传统汽车企业倒闭。因为现在利润已经很薄,如果在电动车和服务转型上无法突破,很快就撑不住了。 不过,一位前大型车企高管则认为,中国商用车进入门槛较低、容易做。在他看来,电动汽车虽然比传统汽车研发门槛低,但是汽车机械部分的百年底蕴并不是跨界企业能掌握的,一部好的汽车并不像拼装手机一样简单,“可以让他们做新能源乘用车试试。” 尚需获得电动汽车牌照 业内认为,格力、富士康之所以想造车,是因为在各自领域,已经发展到极致,只有多元化一途。多元化的诸多选择当中,正处在智能互联十字路口的汽车,无疑是最具诱惑力的选择。 上述前车企高管则提醒,造车门槛显然不低。从原材料到加工工艺,从人机工程到车身布置、从安全舒适到操控性能,造车都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不少跨界车企习惯于“短平快”,但汽车对安全和性能的特殊要求,又决定造车需要一定的积累,这可能会埋下一定的矛盾和危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跨界车企最大的挑战在于,“多元化”挑战是真正的多元化,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和时间积累,而传统车企的“多元化”是基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能共享现有的技术和生产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就曾公开表示,未来汽车不是谁颠覆谁,汽车产品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转变,需要跨界车企和传统车企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共赢。 摆在跨界车企面前,除解决资金困扰之外,还得抓紧时间,拿出一款能满足消费者出行需求的车型。虽然今年6月上汽集团已联手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首款互联网SUV,不过首批上市的仍是燃料汽车。 郭凯还指出,上述跨界造车企业尚需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而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和万向集团在内的六家企业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 (编辑:大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