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考虑长远 农村危旧房改造,如何实现安居(微调查) 本报记者 杨文明 “吃不愁、穿不愁,教育、医疗政府兜,保障难点是安全房。”脱贫攻坚,一大难点是住房:部分偏远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可少数群众不愿搬迁;没钱也想盖大房子,宁可欠一屁股债。 农村危旧房改造,是尊重群众意愿,还是考虑长远?记者近日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做了相关调查。 搬还是不搬? 政府主导,引导群众搬到宜居地 十几户、一片山,生存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云南不少农户的贫困和生存环境直接相关。尽管如此,却仍有少数群众不愿搬迁。“我也知道下面交通方便,娃娃上学、老人看病条件好,可我生在这、我的地在这,我不搬!” 会泽县者海镇副书记肖书耀告诉记者,有些村组太过偏远,修路的钱能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把整个村子搬下来了。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成本高,偏远山区贫困群众如果仍然分散居住,孩子上学、群众就医问题就难以根本解决。 “政府主导,尽量引导群众搬到宜居地。”会泽县的做法是,将受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的,交通出行条件较差的,居住分散、发展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高的几类农户,优先纳入搬迁范围,动员贫困户搬到宜居地。 “异地搬迁有补贴,留在原地的就对危旧房进行加固、保证住房安全。”在云南省滇西北横断山区,当地以政策差异引导群众搬到宜居地。 修旧还是建新? 能加固的不拆除,避免盲目攀比 “盖了大房子,好娶新娘子。”者海镇瓦窑村村民王春丽告诉记者,在农村,日子过得好不好标志是住房。 保障住房安全,既可以维修加固,也可以拆旧建新。维修加固省钱,可并非所有贫困户都愿意加固房屋。“加固后虽然安全了,可还是老房子。”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存在建房攀比现象,甚至有农户一家三口建三层。 “越往后政策会越好,补贴会更多,等等再说。”这几年农村建房政府补贴始终在增长,也让少数农户存在观望心理。 盲目攀比,会造成资源浪费。政府补贴主要是为了确保住房安全,房屋并非越大越好,满足生活需要就行。会泽县委副书记刘祖铭说:“建房补贴只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经修缮加固能保障安全的,就不拆除新建;经济条件稍好的,自己出点政府补点建新房,改善住房条件。总之,群众建房要量力而行,以适用安全又不加重经济负担为好。” 回乡还是进城? 政策精准,引导群众集中居住 记者了解到,有的群众举家外出,甚至已经在外地购房,但仍会在老家建设新房,传给后代。然而鲜有年轻人愿意再回村里。花多年积蓄建的大房子,有些实际上无人居住。 从经济、社会、人口发展趋势看,偏远农村房子建成之日就是贬值之时。刘祖铭告诉记者:为引导村民在集中安置点居住,会泽县对集中安置的居民,根据贫困程度、贫困人口等不同情况,每户分别给予5万至8万元补助,而分散建房的补助远没集中安置的高;为引导群众在县城购置新房,会泽县规定:“购买县城现房、拆除农村老房、十年内不交易,符合这三项条件的补助6万元。” 会泽县委书记梁志强认为,改变群众住房观念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也离不开科学的村庄建设规划。会泽县因户制宜,严格补助程序、限定补助标准,重点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的农户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努力把钱花在刀刃上。 (编辑:大鹏 来源:人民日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