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当中国扇于西湖之上打开的一刹那,真是惊艳了全场,观众对这科技与艺术结合下营造出的意境美,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科技+文化”已成当前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和重要前进方向。日前,包括“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在内的18个文化加科技融合项目通过文化部验收,这必将为支撑、提升和引领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典范和样本。 复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通过验收的18个项目中,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复烧工艺研究”尤受关注。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因生产黑胎青瓷而留名于世。“目前关于古代黑胎青瓷研究分析内容较少,对现代黑胎青瓷恢复烧制工艺的研究更少,不利于当下青瓷技术的发展。”该项目负责单位、龙泉市正聪青瓷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挖掘利用当地矿藏的胎、釉料配制技术,结合现代先进工艺设备,对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烧制工艺的恢复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单位最终烧制出釉色将铁胎黑色质地全面覆盖,釉面温润类玉、细腻雅致的青瓷。 染缬技艺曾经在古丝绸之路上盛极一时,宋代以后因各种原因而逐渐衰落,以至失传。“甘肃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我们要把染缬艺术融入未来的丝路旅游中,让它‘活’起来!”历时20多年,兰州交通大学教授管兰生“复活”了古丝绸染缬艺术的一些基本技艺。管兰生主持的“‘丝绸之路’染缬文化产业推广平台与传播体系建设”获得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资助,未来将从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创意创新等4个方面推广染缬文化。 开启传统文化新体验 极尽繁复的装饰、恢宏壮阔的格局、无数的精品藏宝,在人们印象中故宫博物院很“高冷”。但不知从何时起,画风慢慢跑偏了——剪刀手卖萌的四爷雍正,唱着RAP的朱棣,戴着VR头盔手托香腮的娘娘,这些“萌萌哒”形象广受青年朋友喜欢。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故宫博物院自身定位和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在发生变化。“最开始,故宫把藏品的修复、保存放在第一位,后来把学术研究放在第一位,现在是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对媒体表示。 实现教育功能,故宫不仅仅卖萌,还拥抱了AR、MR、3D等科技。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透露,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故宫书画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和关键技术研究”对故宫书画藏品的传播途径进行了有机整合,打造了一套以书画展览、出版、宣教活动为核心,院内、院外数字传播渠道为补充,线上传播与线下活动结合的全媒体书画传播体系。 支撑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探索推动下,全民阅读政策开始从“热身”到“起步”,但全民阅读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文化科技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一直是文化主管部门最关心的课题。在此次18个项目中,有3个项目涉及该领域,分别是“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数字美术馆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与示范”“区域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东莞图书馆是“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项目承担单位之一。验收委员会认为东莞图书馆解决了公共电子阅览室面临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完善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方式,带动了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快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截至目前,共有224个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79个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91个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10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国家给予经费扶持近3亿元,撬动其他社会资本投入近10亿元。 (编辑:大鹏 来源:光明日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