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未来十年改变国际贸易格局的转折点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官方发布的“成果清单”涵盖76大项270项具体成果,中国国家主席在峰会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沿线累计投资已经达到500亿美元,创造出数万亿美元沿线贸易市场。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额第一次超过了引进外资额,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经济带来多重发展机遇,有分析认为,可分为远近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 然而,耀眼成绩的背后,也不能忽略这样的数据:根据中国传统基金会的统计数据,在2005-2016年期间,在超过1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和工程合同项目中,投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总共937个,其中被迫取消或遭遇较大金融损失的项目有55个,涉及金额730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工程承包金额的12%。国内外专业人士和政府要员在很多讨论中都曾指出,在中资企业“走出去”,参与推进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合作中,其“风险点”不容忽视。 中资企业“一带一路”五大风险点 风险一:地缘政治风险 外交部原副部长、首任中国G20事务协调员何亚非曾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首要风险来自地缘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数据显示,在2005至2014十年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失败案例中,25%是政治原因所致,其中8%是在审批环节因东道国政治派系力量的阻挠失败,17%是在运营过程中因政治动荡、领导人更迭等原因而遭受损失。 · 2011年9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参与建设、投资额达36亿美元的缅甸密松电站工程,因缅甸国内政治形势变化被突然叫停; · 2014年,中国铁建参与的墨西哥高铁项目,在宣布中标的三天后被取消,同样和墨西哥国内政治变化有关。 风险二: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 与输出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的对外直接投资相比,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企业,更容易受到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的影响。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涉及中国企业、机构的境外安全事件超过300起。在公开报道的重大境外安全事件中,54%的事件发生在非洲,41%的事件发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各发生过1起。近两年发生在伦敦、巴黎等地的恐袭也提醒着我们,印象中的发达地区或许也并没有想象中安全。 · 2016年2月,印度哈里亚纳邦爆发“贾特”抗议活动,蔓延至邻邦拉贾斯坦邦。暴乱堵塞了多条公路,隔绝了首都新德里与所有北方邦的地面交通联系,并阻断了哈里亚纳邦与邻邦的交通线。中国投资的很多企业集中于哈里亚纳邦,不少中方企业都因为交通受阻,物流运输受到影响,面临原材料短缺、销售受阻的情况,并由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风险三:东道国政策、法律风险 东道国法律制度、税收制度、劳工政策、审批程序都可能为走向“一带一路”的中资企业带来烦恼。出于保护自身经济的考虑,“一带一路”范围内相关国家和地区会通过严格的法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设置不同的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如对于行业投资范围的限制,对于股权占比的限制等;法律方面,目前中国和世界上52个国家签有双边税收协定,和56个国家有双边投资协定,和60个国家有双边民航协定,这三类协定极为关键,但还远远不够。中资企业“走出去”遇到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合同法、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法和物权法方面。专家已呼吁建立“对外投资法”。 · 阿联酋现行法律规定,在阿联酋境内非自由贸易区设立的公司,本国资本在公司中不得低于51%,但在相关部长与部门协商并报请内阁批准后,可做例外处理。 · 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阿塞拜疆、巴林、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不属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其国家有关法律、政策不受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的约束,因而在贸易商容易产生诸多壁垒。 · 哈萨克斯坦2005年修订的《破产法》规定,企业在准备转让矿产开发权或出卖股份时,哈萨克斯坦能源和矿产资源部有权拒绝发放许可证。同时,哈萨克斯坦对部分商品做了特别检测的要求,从而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风险四:当地市场与投资风险 从产业来看,目前“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信息通讯、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人文交流、金融合作等领域。对于不同国家而言,发展机遇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曾表示,对于部分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国家,制造业将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有利于中国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和产能转移,而部分国家如西亚的格鲁吉亚服务业需求量较大,则适合在旅游业和房地产业进行合作。 海外的工程模式、市场环境都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异,企业应避免以国内的思维定式和投资经验做出决策,因为目的国市场风险往往直接影响到项目经济可行性的风险。比如:项目收入水平是市场化决定还是受政府监管;当地项目或行业是否在未来有波动的可能、对于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其财政能力是否可支撑、当地是否存在恶性通胀、项目收益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因素。 基于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环境的了解后,中国走出去企业更需要对项目成本、收益、风险进行全面而动态的评估,并借助熟悉当地环境的第三方经验、智慧,采取灵活而循序渐进的投资策略,防止如交易对手经营不善、丧失偿付能力、恶意违约拖欠等商业风险引起的损失。 · 中国铁建在沙特麦加的轻轨项目,因为对中东地区的情况和海外工程的EPC模式运作不熟悉,低估了项目实施的难度,从而没有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成本导致巨额亏损。 · 中信集团所属的中信泰富2006年收购的中澳铁矿项目,预估产能2000万吨,合同总额14亿美元。但由于项目前期评估和调查严重不足,该项目此后不断追加经费,开发成本超出预算5倍,中澳铁矿已于2013年底投产开始出口精矿粉,却迎来铁矿石价格暴跌的窘境,项目减值17亿美元。 · 企业境外扩张和跨境合同及外包业务日益频繁,当企业进入新兴市场之初,对供应商和经销商均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供应链管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领域。因为大多数供应链断裂风险都源于供应商,包括延期或未完成交付、质量管理问题和运营资本限制等。 风险五:企业内部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要赚钱的,一些企业因为对某些项目的研究不够,虽然把资金和技术带出去了,工厂办起来了,但是不仅没赚到钱,可能还会亏本。”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张九桓分享道。其实,企业自身素质也制约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企业有可能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对投资的方向、重点、行业导向、区域布局等关键问题缺乏有效把握,或是过分重视投资机会,低估了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引起投资决策失误。盲目跟风、草率决定等等,是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也是最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风险。其次,在经营上缺乏灵活适度。不同的项目投资标的、合作方式,需要不同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尤其是考虑到大量人员长期在海外工作,如果企业不能灵活调整其战略,加强项目管控能力,也会产生较大的风险。最后,财务管控能力较弱。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环节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涉及项目的融资、投入及现金回流,风险尤为突出。 · 曾被中国企业捧为“走出去”战略棋盘上过河尖兵的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因总经理陈久霖在石油期权和期货投机中判断失误,累积超过5.5亿美元的亏损,并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 上汽以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此次收购,上汽的本意是借此迅速提升技术,利用双龙的品牌和研发实力。但并购之后由于上汽对并购收益估计过高,以及在收购前对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对方的工会文化认识不足,乃至于在收购后两个企业的文化难以融合,合作与企业经营拓展无法真正展开。 因此,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前应对以上问题充分了解,以防风险的产生,还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专业的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等安排,降低遭遇风险的概率。 “一带一路”风险的衡量与应对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在发表的《“一带一路”战略风险评估及应对建议》中提到:“‘一带一路’战略要真正落地,必须做好风险评估,建立一套可接纳、可互动、可互补、可操作的风险防范机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便是“整合数据,评估风险”。数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资源,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创新、提升竞争力,更是企业“走出去”的新机遇。而正确的运用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对于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保持竞争优势尤为重要。 目前,官方的“一带一路”相关数据仍零散地归管于不同部门,尚未有统一高效的数据平台,投资者需要通过商务部、国管局、外管局等不同的平台搜集数据,并综合国外调研数据自行评估,实际操作往往费时费力。这就需要使用外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信息和商业情报提供商,Bureau van Dijk数据覆盖201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数据和国家风险评级报告、全球2.5亿家企业信息,以及超过150万条并购交易数据,解决方案面向中国、亚太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优质的数据服务。 宏观方面,Bureau van Dijk与经济学人(EIU)推出包括国家数据、国家风险服务、国家风险模型、全球风险运营模型等数据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查询全球201个国家、45个地区的宏观经济指标和预测数据,并查阅包含洲际区域、多边经合组织的经济总量分析数据、各国近期经济前景综述等专业分析报告。这些数据中都蕴含着“风险预警”。针对国家风险,EIU通过数据量化分析生成全球120个国家的主权风险评级与国家风险报告,覆盖五大主要评级(主权、货币、银行业、政治、经济结构)的综合概述。评级说明中包含等级变化,积极、消极因素以及未来六个月的等级前景展望,并针对重要的经济变量,提供两年以及五年期的预测报告。通过参考以上信息,投资者可以在短时间迅速建立起一个陌生国家的认知,并结合目的地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国家汇率制度、国家政府换届等方面综合评估,从而降低“一带一路”上可能遇到的风险概率。 图例:使用EIU国家风险服务分析越南国家政治和经济局势,并评估其主权、货币以及银行业的相关风险。如上图越南的国家评级是C,国家信用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各个分项风险因子则具体阐明了国家风险的构成和具体阈值。 从多个维度了解越南风险情况,上图Contents目录中,除评级外,国家风险报告还对越南在政治,金融,监管,税务,国际关系等方面有详尽的阐述和评分,这为全面掌握越南的具体情况提供帮助。 市场层面,Bureau van Dijk面向各类企业、机构、政府及科研机构提供的行业分析服务,产品包括行业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分析,以及标杆企业对标等多个方面,为国别及地区的行业分析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企业可通过Market line看到某个国家各行业的行业报告,内容包含市场价值、市场容量的现估值与预测;地区间同行业占比与竞争因素分析等,信息十分全面,为市场调研提供重要数据依据。
图例:阿联酋全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还包含五力分析,帮助分析所处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图例为2014年阿联酋航空业的竞争格局示意。 企业微观层面,Bureau van Dijk涵盖全球2.2亿家全球企业信息,是获取公司间交易可比数据的不二选择。用户通过查询“一带一路”标的国合作公司详细信息,获取财务信息、信用评级、股权结构、政治敏感人物和制裁名单以及并购信息等全面数据,并以此作为商业决策依据。值得一提的是,Bureau van Dijk拥有目前全球最丰富的非上市公司资源,其中99%的信息在其他公开平台难以获取。
Bureau van Dijk数据支持多种海外业务场景:
·信用风险管理 利用企业间的可比财务数据进行基准测试和信用风险管理,实现跨境和地区的信贷评估。数据可与用户自身风险系统进行整合。 · 企业融资和并购 提供全球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财务数据、并购交易、传闻和公司架构信息。帮助详细分析单个公司,并对各公司进行比较。并能通过自定义搜索条件,查找潜在的目标公司。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 利用标准化财务数据和可比的财务实力指标,评估全球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及投资组合风险,同时支持PEP和制裁处罚名单筛查。 · 销售和营销 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中挖掘更多商机,挖掘新的国家、地区和市场的商业机遇。 · 数据管理 通过独特的标识符、定制化匹配以及数据增强服务,使企业内部不同业务和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相关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提高信息化水平。 · 尽职调查与合规 通过海量的公司数据、企业架构信息和政治敏感人物与制裁名单,快速洞悉客户、商业伙伴及其背后的相关个人,实现有效核查。 对于“走出去”企业而言,应用大数据快速、全面、有效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而正确评判项目潜力、规避风险,对商业项目决策和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价值,能更好引导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完善跨境经营管理,从而提升“走出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编辑:大鹏 来源:金融界)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