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未来智慧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Xtecher 封面

第一产经网 时间:2017/9/5 17:57:29 【字号 】 【关闭

引语:过去10年,除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多改变。近几年上帝似乎突然拨快了时钟:云技术奠基万物互联、移动出行无缝链接、智能音箱初现峥嵘、O2O打通线上线下、普惠金融开启手机支付、无人车颠覆未来工业……

远方的未来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揭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智慧城市离我们似乎并不遥远。

作者:硅谷加先生

编辑:小鱼

 2008年11月,美国正疲于应对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汇丰银行宣布北美住房贷款按揭亏损108亿美元相关资产;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裁员过半;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卖身,美国投资银行五去其三; 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GDP下降6.1%, 失业率在次年达到50年来最高。

不论美国还是世界,都在呼唤一个英雄,一个能够整合基础制造业和新兴科技,将经济拖出泥潭的英雄。

在这样的背景下,IBM时任总裁彭明盛的演讲《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中首次提出的智慧星球的概念,也就显得格外合情合理了。他说,智能化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两大浪潮之下将势不可挡,“现在计算模式可以掌控日益激增的最终用户设备、传感器和传动结构,并将它们与后端系统连接。通过与高级的分析学相结合,那些超型计算机可以将成堆的数据转换成可以指导行动的智能,使我们的系统、流程和基础结构更高效、更多产,反应更快—— 一言以蔽之,更加智能。”

结合IBM蓝色巨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背景和时任美国政府对科技的支持,“智慧星球”的概念在2个月内迅速获得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公开认可,“智慧城市”概念也随之在全球爆发。截止到2011年,全球提出建设和试点建设智慧城市的数目超过了200座,韩国提出UCITY智慧城市大纲,日本提出IJAPAN城市计划,荷兰、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在筹划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引爆全球的背后,是全球人类生存环境改变以及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工业、以及个性化生活方式变革。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最大生态系统,必须要跟上以上变革所带来的各种配套需求与兼容。而当时,交通拥堵、能源匮乏、人口爆炸等困扰人类多年的问题,似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硬件工业的完备、云端储存的进步和大数据的应用,产生了完美统一的解决方案。

这一解决方案就是智慧城市。

中国智慧城市遭遇伪智能化困局

有着美国总统的背书和科技的筹码,概念的首创者IBM自然不会忽略蓬勃兴起的中国市场。2009年8月,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为此前筹划已久的 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打下基石。

书中提到,“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等四方面。即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IBM在中国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超过100名城市政府领导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与20多个城市和部分部委签订了合作意向。时任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钱大群曾公开表示,未来IBM将与中国各城市政府领导交流智慧城市落地方案,合作的重点将包括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电力、医疗卫生、水资源管理、交通、服务型政府等方面。

现在看来,IBM当时通过智慧城市打造下一个中国十年的野心,存在战略上的失误。

回顾一下智慧地球概念,在中国落地有种种实际问题:在2009年的工业化2.0都不到位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后续的分析?以2009年面临次贷危机的中国,虽然有4万亿元的加持,怎样进行批量的大规模投资?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和协调,怎样构建清晰的标准化流程和架构?

事实上,智慧城市的最大价值,是在相应系统收集的大数据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开发。但当时的智慧城市系统的大数据,基本上还停留在相关智慧城市系统管理的政府领导们的电脑里。由此导致了一个最大的悖论:在智慧城市的概念号召下,安装了相应的智慧设备,却干着传统设备的活,因为核心的大数据并未得到充分的市场化开发,最终陷入了“伪智慧化”困局之中。

因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在2009年9月撰文《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总结了诸多该战略的不足:我国的工业经济复苏的基础不足,企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等问题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实现智慧地球愿景的关键技术不足,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化、数据整合与挖掘等技术发展还不充分;阶段生态系统布局不足;医疗、交通、电力、银行等在内的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也有安全性的不足。

IBM押注的智慧城市在2009年于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这让概念的提出者陷入尴尬。2015年,时代周报的发文盘点IBM战略的标题就是“IBM在中国两大悬念:为何不谈智慧城市押注认知计算”。

“人工智能”揭开发展迷雾

尽管“智慧城市”在中国落地一度存在困难,但全球的发展却是瑕不掩瑜。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通过IBM在软件硬件的“调教”,成为“旧城改造项目”的典范,亦是第一个尝试“用IT主导决策”而非“用IT辅助决策”的项目;同样,被誉为欧洲智慧城市的典范的巴塞罗那则在思科和谷歌的合作下以物联网为核心,构建智能感应垃圾回收点、智能感应设施的停车库与停车位管理、智能灌溉系统等基础服务建设;早在2006年就开始布局智能城市的新加坡,2014年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旨在构建“智慧国平台”,建设覆盖全岛数据收集、连接和分析的基础设施与操作系统。

在逐步完成基础建设、掌握关键技术、打造生态系统、完善领域安全后,中国近年来对智慧城市的投入程度尽显雷霆手段:自2013年1月公布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开始,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

时光步入2017年,上帝似乎突然拨快了时钟,站浪潮之巅的人们回首一望,过去几年来的发展如惊鸿一瞥:云技术奠基万物互联、移动出行无缝链接、智能音箱初现峥嵘、O2O打通线上线下、普惠金融开启手机支付、无人车颠覆未来工业……

生活似乎越来越智能,城市也在慢慢变得智能,这与近年来中国独有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以2016年4月与思科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广州番禺区为例,广州市番禺区陈区长在硅谷的“禺见硅谷”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硅谷展示交流会上接受Xtecher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智慧城市落地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速度。他透露,番禺区与思科中国正在广州打造年产值规模超1000亿人民币的世界一流的园区,这亦是全球第一个平地而起的智慧城市项目。 

而思科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陈仕炜则说,现在的科技世界,每六个月就有新的技术更新换代。因此思科的立场就是在美国、欧洲、中国等世界各地特地筛选最好的技术,并开放最大的市场。

在陈仕炜的构想中,智慧城市将成为人工智能的最佳应用生态平台。“At end of day, it`s all about collecting data.  If a smart city can achieve that,那么这些数据所体现的趋势会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样板。”

据悉,智慧城市的首期工程将在3年半内悉数交付,这亦是世界上第一个从无到有的智慧城市。

“禺见硅谷”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硅谷展示交流会现场

思科智慧城只是推动智慧城市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截止至2017年3月,中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在政府工作计划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根据国家相关部委推进部署,今年内中国建成和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将有望超过500个。目前,已有290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有超过300个城市和信息技术公司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协议。

此外,智慧城市的发展壮大与人工智能在2017的蓬勃发展不无关系。活动的12个路演项目,全部都与人工智能有关:来自韩国的N3N旨在打造动态变化的城市管理系统,由丹华资本投资的AutoX致力于打造无人车的智能交互系统,X-Matik展现了将普通汽车转化为L3等级无人车的黑科技,Bluefox.io则从智慧城的角度实时整合建筑流量……

这不仅是政府、跨国科技公司和创业者的思考,民营巨头和机构投资人也纷纷参与其中。

目前,腾讯微信的“城市服务”已在广州等五个城市上线,覆盖6000万人,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100万人次,政府通过微信的处理覆盖能力让市民便捷地办理医疗、交通、交管、社保、公积金、出入境、公安户政、教育等业务;蚂蚁金服、阿里和新浪微博共同启动“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联合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上海等首批12个城市上线“城市服务”;云端构建上,全国已有海南等14个省市引入了阿里云计算,目前运行在阿里云平台上的政务应用超过1500个,涉及网上审批、交通、医疗、社保、城管、旅游、社区服务等领域。

 丰元创投(Amino Capital )的General Partner徐霄羽早早看好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她以丰元创投投资的Sesame开锁管家机器人生成的居家生态为例。Sesame的核心功能可以远程为孩子、清洁阿姨等开关门。此外,服务范围做了延伸,Sesame的APP就变成了高使用率的平台,可以提供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如,Sesame的传感器可以知道一个家庭的运营情况,自动调整打扫时间、各种IoT硬件的开关时间。如果一些主人有短租的需求,也可以通过Sesame来管理出租房子周边的智慧出租。

“美国这边,传统物联网企业如Cisco、IBM、ARM和FLAG都在布局,”徐霄羽告诉Xtecher,“具体应用案例包括Alexa、Google Home、Apple Siri、Facebook Messenger……人工智能的加入将颠覆性的变化。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即将产生。”

市场岂止千亿。《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了7000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达4万亿元。

眼看纷纷入局的科技巨头、地产大亨、金融大鳄、创业公司、政府机构,这盛世可谓饕餮盛宴。

未来触手可及

从2008年智慧城市的最早提出,到海外市场的炙手可热与国内市场的戛然而止,以至于中国智慧城市奋起直追,这极具未来感的理念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诚然,很多智慧城市上的应用还存在于上层架构和基础建设,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在Xtecher采访的数位专家中,大家对智慧城市的构想各有侧重,但对未来的看好不约而同。

徐霄羽对智慧城市的畅想更多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所有政府和银行全部在区块链上运营,没有纸和复杂的人工审批;无人驾驶让城市更高效更安全;每一个屋顶都已太阳能板来生产清洁能源;所有地产材料都由3D打印机产出。

前日立美国研发部门首席研究架构师蒋志予博士则说,未来的城市应该更智能,成为有可见度、可描述、可预测、实时优化的有机体,更方便舒适,并能按需、按计划调整。

乐心医疗高级副总裁潘农菲从智慧健康的角度反观智慧城市。他说,智慧健康的未来在于智能化和服务化的结合。智能化,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产品智能化;服务化,是以由人为服务主体辅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整合式服务。“二者的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将智慧发挥到极致。”

“没有人能否认人工智能的崛起对智慧城市带来的作用,”日前,“禺见硅谷”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硅谷展示交流会后,Plug & Play中国区合伙人Jeff Chien告诉Xtecher,“更智慧的城市,更智能的人工,未来触手可及。”

(编辑:大鹏 来源:华财网)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