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足够强大,并非看其春风得意时,而是要观察其在逆境时的表现。 汉能薄膜发电(下称汉能薄膜)无疑是绝佳的样本。2015年,这家港股明星公司遭遇资本市场狙击,股价腰斩,被迫停牌,一度被质疑声包围。然而在逆境中,汉能薄膜却完成了一系列变革。对内革新大刀阔斧,对外拓张产业升级。20个月的时间,汉能薄膜完成了自我救赎,如凤凰涅槃。 这是重生之旅,亦是升级之旅。2017年1月23日,汉能薄膜公告与香港证监会就复牌必要条件达成共识。即将重新出发的汉能薄膜,将以怎样的姿态继续领跑能源革命,市场对此充满期待。 为此让我们先回顾盘点一下汉能的来世今生。 1. 前世今生 2015年9月29日,汉能控股迎来21周年司庆纪念日,数百名员工涌入会议室,倾听着公司高层的演讲,题目为《汉能,变革与重生》。 在一个原本应当喜庆的日子里讨论如此沉重的话题,与四个多月前的突变密不可分。 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股价遭遇意外下跌,25分钟内市值蒸发上千亿元,汉能薄膜主动申请短暂停牌。 在公众的认知中,光伏太阳能似乎就等于晶硅,面对超前的薄膜太阳能发电质疑,只有太阳能业内专家表示力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常务副院长庄大明表示,薄膜太阳电池技术代表了光伏技术发展方向,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将成为光伏行业的主流。 从2009年底高调进军光伏行业以来,汉能薄膜一直是光伏行业的一匹黑马,坚持发展少有人涉及的薄膜路线。 实际上,光伏领域一直薄膜和晶硅的路线之争,目前中国95%以上的光伏企业采取的是晶硅技术。在2009年,薄膜由于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行业并不看好。但近期伴随中建材、上海电气、神华集团等传统大型国企也开始大举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汉能不再是孤独的领跑者,也验证了李河君超前过人的战略眼光。 在汉能薄膜看来,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阳能发展的必然趋势。比起刚性的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像纸一样轻薄柔软,有着更广阔的民用市场,可以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国70%以上的轻质屋顶无疑将是薄膜发电大显身手的独舞天地。 当然,任何新技术普及都需要进行巨额的前期投入,据悉汉能在薄膜发电的技术和装备上已经累计投入了百亿美金:巨大的市场需求毋容置疑,汉能要做得的关键是要迅速把先进的高端装备及技术引入中国,实现国产化大规模生产,才能最终实现高转化率、低成本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汉能薄膜内部也已形成共识,各工作迅速推进中。。 2011年,汉能薄膜成为在香港上市的薄膜太阳能生产设备供应商——铂阳太阳能的实际控制人,并将后者更名为汉能太阳能(后又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此举标志着汉能薄膜切入了上游高端装备制造行业。 由此,汉能薄膜搭建起从上游生产线装备、到中游电池和组件生产、再到下游光伏电站发电和光伏应用产品“通吃”的全产业链,改变了中国光伏产业上游和下游“两头在外”的畸形产业结构,这点在中国制造企业中是非常难得的。 2012年,全球光伏产业遭遇寒冬,汉能薄膜母公司汉能控股逆势抄底,组织专家筛选了欧美、日本等总共700多家太阳能企业后,最终在两年内完成了四次重大并购,将德国的Solibro公司和三家美国薄膜技术公司——MiaSolé、Alta Devices和Global Solar Energy“垄断”式的收入囊中。 而今,汉能薄膜同时掌握五条不同的薄膜技术路线。这些企业已经平均研究了12年时间,最长的有20年,总投资接近25亿美元。 汉能薄膜抢占全球薄膜技术制高点的战略布局而且同时掌握最前端的技术制造高端储备,无疑为其后续发展与自我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2. 大难不死 从一年半前的“5·20”至今,汉能一直在调整发展的战略和思路。 股票停牌导致银行大量抽贷、大客户终止合作订单取消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汉能薄膜2015财年多个大型项目被迫延缓,资金链也经受严峻考验。 实际上,公司内部一直在进行反思:此前存在“步子迈得太大”、“过度强调规模投资”、“大企业病严重”、“不够开放”等一系列问题。 在集中式光伏地面电站日渐饱和之前,汉能薄膜即开始加速开拓民用户用屋顶和企业领域的工商业屋顶、农业大棚等分布式应用市场,取得了行业领先的地位。 公司管理层最终的“杀手锏”还有其独有的 “移动能源+”解决方案:毫无疑问,为汽车、商用无人机、可穿戴装备、电子产品等行业提供光伏移动能源的解决方案,将撬动巨大的消费需求。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汉能薄膜将居民家用发电系统(即户用系统)作为“蓝海市场”去开拓,为普通家庭在屋顶上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与以往斥巨资建造大规模地面电站的模式不同,户用系统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实现“自发自用”。 为了适应这一转型,汉能薄膜由原有的直销模式改为经销模式,利用经销商渠道迅速推进了户用产品的销售,下沉至农村。毕竟农村的屋顶资源更加丰富,电费的敏感度更为直接,房产也由个人持有,非常便于开发。眼下,汉能薄膜已经建成了庞大的、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在户用发电领域汉能已经遥遥领先。 除了普通家庭的屋顶,在一些工商业建筑的屋顶上,也逐渐出现了汉能薄膜组件尤其是柔性薄膜产品的身影。 2015年12月16日,连锁商超麦德龙在中国的首个分布式太阳能电站投入运行。该电站建在上海麦德龙普陀商场的屋顶上,采用汉能薄膜的铜铟镓硒薄膜组件。公开信息显示,该电站装机容量350千瓦,据预测,该电站年均发电量可达37万度,占商场用电总量的20%左右。 2016年3月18日,汉能薄膜在北京正式启动“金屋顶行动”,同时高调对外表示,“金屋顶行动”向全社会特别是工商业主征集优质屋顶资源,一旦符合标准,将被纳入“金屋顶”计划。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广汽本田、恒大地产、中石化、中国物流在内的众多企业或机构与汉能展开了合作。同时汉能薄膜利用其独特的“薄膜芯”,也开始紧锣密鼓的加大与其它行业在消费类电子、物联网等移动能源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力度,希望构建开放的全球开发平台,加快其应用新产品的开发。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汉能薄膜通过以上种种努力,变革成果已经初见成效。2016年上半年,汉能薄膜顺利扭亏为盈。财报显示,公司下游户用及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销售同比增长近三倍,集团营业收入达到32.96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56%。 3. 后福尽显 独自支撑薄膜路线六年的汉能薄膜,似乎开始看见后福的曙光。 2015年年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议美国政府放弃晶硅,大力发展薄膜;在国内,国家先后出台十多个政策文件也开始倾向于支持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发电模式。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20年,光伏分布式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70GW。其中屋顶电站和完全自发自用的地面电站不受年度规模限制。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现有厂房和仓库可安装太阳能屋顶达40亿平方米。但占全国70%以上的屋顶均为轻钢结构,不能承受晶硅每平方米重达至少25公斤以上的重量,同比重量只有1/5的薄膜发电系统体现出独特的优势。 此外,汉能的薄膜技术开始布局全面升级,转化率开始大幅度提升。 2016年初,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汉能薄膜砷化镓(GaAs)双结电池的转换率达到31.6%,单结电池达28.8%,刷新世界纪录;与此同时,汉能薄膜柔性铜铟镓硒(CIGS)电池溅射法冠军组件、共蒸法冠军芯片,转换率分别达到19.2%和17.7%,均为全球最高水平。汉能旗下的德国Solibro玻璃基产品继续保持21%的冠军效率,将再一次改变传统晶硅市场的竞争格局。 而市场最关心的复牌事宜,也终于在2017年的1月取得重大进展。 1月23日,汉能薄膜发布公告,称与香港证监会就复牌必要条件达成共识,这标志着上市公司复牌迈出了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对汉能的薄膜发电事业来说,史上最艰难的20个月,显然已然过去,剩下的就是攻城略地的新挑战,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未来十年,一场规模空前的“清洁能源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革命”已经开始。《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期,2025年,太阳能全球均价将低于燃煤发电。中国的环境污染本质上是能源结构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利用能源的方式,消除雾霾永远只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对此业内许多有识之士大胆预测,传统电力行业中“电厂+电网”式的产业结构,终将将被新兴的“分布式发电+社会化离网应用”式产业结构所取代。而这场能源革命,才刚刚开始。 毫无疑问,已经领先一步的汉能薄膜,将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予鼓励和掌声呢? (编辑:大鹏 来源:中国网)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