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理财一向爱打“节日牌”,节日期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往往高于同期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因此节日理财产品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随着即将到来的国庆小长假的来临,各大银行、理财平台纷纷推出自己的节日理财产品,希望在理财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但是,如何选购到适合的短期理财产品?节日理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节日期间理财又有何诀窍呢? ■本报记者 陈思源 各类理财如何选?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本质都是货币基金。目前,收益率徘徊在4%左右。这些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截至目前,没有出现任何兑付问题,还是比较安全的;投资门槛低,1元起;流动性强,资金随用随取,比较适合“90后”一代理财。近期“宝宝”类产品中,银活期宝、掌柜钱包、壹钱包活钱宝表现居前,工银现金快线、汇添富全额宝、余额宝表现居后。 另外,P2P网贷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新型理财模式。网贷公司提供平台,将借贷双方撮合成交。借款人能获得6%-8%的收益。P2P网贷投资门槛为几百元到几千元,也比较适合“90后”一代理财。但是,目前P2P网贷平台鱼龙混杂,选择一家正规的P2P网贷平台很关键。 此外,票据理财是今年兴起的一款互联网理财产品,是一些中小微企业以银行承诺一定会兑现的汇票作为抵押物,然后通过网络在线平台向投资者销售票据理财产品。到期后,产品的还款来源是银行兑付的资金。目前,宣传收益为6%-8%。投资门槛最低1元,也比较适合“90后”一代理财。 最受欢迎的当属银行理财产品,从中秋节的情况来看,“中秋特供”银行理财数量锐减,而且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步步下跌,银行理财规模增速也出现全年放缓的迹象。国有大行很少有推出中秋专属产品的,大部分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维持在3%左右。部分中小银行近期推出了中秋专属理财产品,收益率在3%-4%之间,有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突破4%。在业内看来,预计国庆专属产品也将减少,遇到较高收益产品,或被迅速“秒杀”。 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顾问表示,在面对低利率理财市场的大环境下,投资者在选择保守型理财方式的同时,可多元化资产配置,将少部分资金尝试投入基金、债券等开放式理财通道,使自己的利益最优、最大化。 国庆理财多留心 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完毕,银行理财规模也露出真实面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显示,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呈下降趋势。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有45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68961只,理财规模总计26.2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78万亿元,增幅为11.83%。而去年理财规模全年增幅为56.5%,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增长3.5万亿元和4.98万亿元。不难看出,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在上半年明显放缓。 普益标准进一步分析,大型银行对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表现出了明显的“控规模、控收益”的态度,该类产品的规模增速有明显的放缓,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转型。也因为这一因素,2016年上半年,全国性银行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才会大幅下滑。 银行人士解释,银行大力吸收存款是为了存贷比。长期以来,存贷比决定银行必须追求存款,因为多吸款才能多借出,多借出才能多赚钱。不过,银行自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不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内,也不涉及存贷比,只是作为银行营收手段,一方面为银行带来实际收入,另一方面也为业绩增色。为此,银行会将原本收归自己所有的部分收益让利给投资人,这才有了节假日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息福利。“从近期公布的2016年银行年中报看来,银行利润增长困难、不良贷款增加,日子并不好过,今年长假期间发不出福利也不难理解。” 面对国庆即将到来。业内认为,虽然优惠并不不多,但如果投资人确实有意购买银行理财,还是应该关注国庆专供,具体需要留意两方面:名称和购买时机。 事实上,在中秋期间,有些银行理财产品虽未标明“中秋专供”,其预期收益率仍高于往期。同理,未标明“国庆专供”的理财产品也可能“藏”有福利,投资人应细心比对,避免错过。 此外,购买“节日专供”理财产品的时机需要精准拿捏。银行人士提醒,投资人特别注意募集起始日、募集到期日、起息日。募集到期日可能不是起息日,某些产品的起息日会后推一天。很多理财产品属于“节前购买,节后起息”因此不宜过早投资,以免资金在募集期和非工作日站岗,摊薄收益。 (编辑:大鹏 来源:金融投资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品牌
|